北山鷹架倒塌 學者:鋼結構設計規範需變革
國道六號北山交流道發生的鷹架倒塌事件,國內學術界今天呼籲:政府應該正視現有「鋼結構設計規範」存在極大風險的事實,如果不趕快引進新的國際規範,類似的鷹架倒塌事件還會持續發生。國內學者指出,現有的設計規範採用「個別強度」認定,一旦發生「挫屈行為」,就會導致「個別支撐並未破壞」,但「整體結構倒塌」的意外事故,過去一年以來,已經先後發生三起大規模鷹架倒塌,原因都很類似。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主任彭瑞麟指出,歐盟早在2005年已經全面導入「新版結構計算規範」,美國今年也已經納入,台灣有必要引進「非線性分析」等檢核規範,確保結構安全。(彭群弼報導)
去年十一月底,台鐵內灣支線改善工程以及東西向快速道路大華交流道先後發生大規模鷹架倒塌,看在國內學者眼中,已經不是新聞,問題就出在現有建築設計規範當中,有關鋼結構物的強度計算方式,採用個別「構件」的強度作為計算依據,只要個別強度夠,就認定整體結構是安全,忽略了結構物一旦受到壓力,如果發生挫屈行為時,就會出現個別構建未受損,但整體結構卻全部倒塌的現象;果不其然,北山交流道重演了悲劇,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讓多年來呼籲政府必須修正結構規範的學者感到扼腕!
包括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主任彭瑞麟、台大土木系主任呂良正以及曾任中興大學校長的榮譽教授顏聰,三位國內研究結構的重量級學者,聯名在媒體投書,呼籲政府應該儘速修訂現有的建築法規,朝向與國際規範同步,確保施工安全。
彭瑞麟教授指出,鷹架倒塌是所謂的「力學災害」,關鍵在法規落後,
他指出:歐盟早在2005年已經導入「非線性分析」手法作為檢核,不僅依賴個別結構強度,而是計算所謂的「彈性極限載重因子」,一旦推算小於一定數值,就必須使用新的計算方法檢核「設計方法是否有誤」。特別是對於高度高,長度長,但面積小的結構物,例如鷹架,發揮相當好的效果,目前澳洲及香港都引進了相關的技術,就連大陸的京奧的主場館:鳥巢,也使用這一套結構計算方法作為安全檢核。
彭瑞麟指出,台灣長期以來都參考美國的建築法規,美國已經在今年度引進,台灣必須儘早更新法令規範,避免類似災害再度發生。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