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變宜居城 瑞典永續造鎮典範
90年代初期,瑞典申辦奧運失敗,原本規劃要做為選手村的哈姆濱湖城,堅持繼續都市更新,以普及的大眾運輸工具和完善的資源回收系統,從重工業城蛻變成環保、低碳的宜居城市,更利用廚餘來生產沼氣,提供公車、計程車使用,可說是化腐朽為神奇。
輕軌列車緩緩開進車站,同一個軌道上跑的,還有使用生質燃料的公共汽車,斯德哥爾摩市郊的哈姆濱湖城,有超過7成居民騎單車、走路或搭大眾交通工具通勤,優美的環境很難想像,10多年前這裡是工廠林立的重工業區。
90年代初期瑞典申請04年奧運,要在這裡蓋選手村,雖然申奧失敗,也沒放棄開發計畫,雄心壯志要打造永續城市,最終目標是將環境衝擊減半。哈姆濱湖城開發案新聞主任Eric:「這裡的廢棄物只有7%用掩埋的方式,其他回收再利用或是從中獲取能源,垃圾在房子和房子間,地底下的管線輸送。」
家戶垃圾以時速70公里,被吸取到2公里外的焚化爐,可燃垃圾化為熱能供電,廚餘也有其他用途。TVBS記者郭岱軒:「現在大家看到這個巨大的圓圈,底下其實是一個消化槽,收集來的廚餘和汙水,在這裡進行消化作用,之後透過這個管線會抽取出,所謂的沼氣,進一步處理就可以讓公車汽車使用。」
污水處理廠員工Lars:「公司行號使用環保車,課稅較普通車量低,公車和大眾運輸工具,也都使用生質燃料。」
打造宜居城市不止北歐瑞典,台灣的新北市也跟進,華中水岸智慧生活社區,借用歐洲人的創意,低碳交控系統增進周邊交通效能,住宅密度低、綠覆率高,讓台灣建築不只是建築,還要兼顧生態永續向國際看齊。
資料來源:TVBS新聞
|
|
|
|